需求量旺盛 国际巨头垄断 中国海缆潜行突围
发布时间:2013.12.02 新闻来源:东莞市粤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
需求量旺盛 国际巨头垄断 中国海缆潜行突围
随着全球网络全IP化、宽带多媒体业务驱动数据通信尤其是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国际间通信对传输容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2006年12月底我国台湾地区海域的大地震,2008年2月印度海缆断裂仅70%互联网正常,使得一些国际运营商开始加快国际海缆建设的步伐,希望利用多路由、大规模的国际海缆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国际网络安全的破坏。
随着全球网络全IP化、宽带多媒体业务驱动数据通信尤其是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国际间通信对传输容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2006年12月底我国台湾地区海域的大地震,2008年2月印度海缆断裂仅70%互联网正常,使得一些国际运营商开始加快国际海缆建设的步伐,希望利用多路由、大规模的国际海缆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国际网络安全的破坏。
我国海缆企业通过技术的自主创新持续提升自身实力,并不断开展海缆工程应用,拓展海外通信市场,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大力支持,给国内海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海缆企业应当把握机会,在海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冲破国际垄断,成功走出去。
海缆作为当代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承载了包括互联网业务、语音业务、以及跨国公司专线业务等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是国际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随着国际间交往不断增加,国际间通信、金融结算、贸易等对于信息传输将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在国际间通信领域虽然可以采用卫星通信,不过其成本过高,而且易受太阳风暴等天文现象的影响,远没有海缆通信安全、稳定、成本低廉。
需求量旺盛 市场庞大
经历了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国际海缆建设渡过相对平静的几年。随着国际通信业务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爆炸式发展,自2005年以来,国际海缆的建设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2006年12月底台湾地区海域的大地震,使得一些主要的国际运营商开始加快国际海缆建设的步伐,希望利用多路由、大规模的国际海缆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国际网络安全的破坏。
据TeleGeography全球带宽研究服务报告数据,在2010至2011年,全球推出19个海缆系统,总计价值37亿美元。另外,在2012和2013年立项的还有33个系统,项目总值55亿美元。TeleGeography公司指出,这些海缆系统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海缆系统的容量,还出于对路由选择的多样性,增加直连海缆以减少延迟,通过铺设海缆赢得将来的战略优势,以及相对较高的海缆租赁利润等目的的考虑。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以及众多的岛屿。从目前的勘探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浅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油田和天然气,在这些区域未来势必会兴建海上石油钻井、天然气矿井等。而这些海上钻井与外界的通信不可能全部依靠着无线通信或者卫星通信来进行,无线无法承载海量的数据传输,卫星通信成本过高,行之有效的只能是海缆通信。
同时,紧邻我国的东南亚各国,是一个海底光缆需求量极大的潜在市场,这些国家目前还不能生产海底光缆,不少本地区域性海缆工程往往从西欧引进,运输费耗资巨大。作为东南亚近邻,我们有能力参与竞争。
亨通光电副总经理尹红兵表示,海洋通信是光通信领域的金字塔,目前海底光电缆建设的中心已经从欧美市场转向亚非,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中国通信业务的发展居全球前列,因此,对运营商来说,构建一个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国际海缆网络是中国运营商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通信市场的必然选择。
走海洋强国路
2012年9月16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3.5%,持续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近4万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海洋经济的兴起将逐步带动海上发电、海洋油气勘采、海洋军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海上用电量和信息需求量将不断增大。但由于建设电站成本高、周期长,再加上燃料供应困难等因素,对中小型海岛及油气田平台之间的供电、通信都需要通过大长度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来解决。从现阶段来说,发展海洋电力及隔海通信,海底铺设缆线是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我国海缆企业通过技术的自主创新持续提升自身实力,并不断开展海缆工程应用,拓展海外通信市场。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大力支持,给国内海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海缆企业应当把握机会,在海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冲破国际垄断,成功走出去。
任重而道远
我国线缆行业产能在2012年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线缆制造国,线缆及配套企业近万家,然而漂亮的数据下面,是我国线缆行业技术含量普遍偏低,技术力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
“海洋工程线缆被视为光电线缆行业的金字塔。”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雷建设这样评价海缆。他说,“无论是产品设计、生产设备、施工都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与之对应的是行业的高门槛。海底线缆单根制造长度很高,这要求设备需要连续工作半个月,甚至更久;此外,水密性要求高,抗8000米水压;海底地形复杂、敷设难度大;工厂接头制作技术难度大……所以,长期以来,海缆市场、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海缆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企业占据了制高点,几乎尽揽全部市场收益。其中,来自日本的电气,美国的泰科,以及欧洲的阿尔卡特朗讯是全球海缆市场的强者。仅这三家企业就占据了全球80%的海缆市场。NEC几乎垄断了整个亚太地区的海缆业务,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到我国台湾都有其敷设的海缆,并且还获得近万公里环球海缆的太平洋段项目,而NEC还只是三家中市场份额最小的,占比15%。
要揽到“瓷器活”,必须要有“金刚钻”。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大容量、长距离海底电缆、深海金属铠装缆、动态海缆等都是目前海缆市场的热门技术,国内能与外企抗争的仅有亨通、中天科技、华为海洋网络等屈指可数的海缆企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国内海缆领域教授级工程师陶新华认为,国内企业应主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由于海底特殊的环境,海底光缆系统,特别是应用于国际传输领域的几千到几万公里的长途传输的海缆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非常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涉及设计、开发、生产、施工、以及维护等众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和设备。只有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打破国际垄断。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运营商及制造商实力的提升,未来国际海缆业必将有中国企业的立足之地,而中国也将在海洋强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文关键字:需求量旺盛 国际巨头垄断 中国海缆潜行突围